作者:上海哈尔滨商会 点击量:894 更新时间:2013-11-29
曾经是远东最大的慈善机构旧址“新普育堂”,如今转身成为上海的公益新地标。11月29日开幕的上海市第三届公益伙伴日上,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的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将正式开园,首批21家公益组织与社会企业正式签约入驻,涵盖的领域包括助老养老、残疾人就业帮扶、弱势群体教育、社区融合、绿色环保、创新工场。在上海,园区基地已不仅仅是科技企业、经济效益的代名词。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8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及创新园区,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在这里落地服务项目,承接政府购买,“产出”社会效益。
政府扶持力度逐年增大
近年来,本市公益性社会组织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益生态链。本市共有社会组织约11338家,除了互益性的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共有7430家,约占社会组织总量的66.9%,这一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较于创业企业获得的关注,草根公益组织的成长则更为艰难,但其又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本市加大了扶持力度,社会组织收入中来自政府的部分逐年增加,据年检数据统计,2012年已占社会组织总收入的15.8%。
“无障碍艺途”创始人苗世明与团队搬至公益新天地后,继续专注于在社区寻找、培养残障艺术家。这些年来,他的团队已经为上海及北京的500多名残障人士提供绘画、音乐等方面培训。这些学员绘就的画,不仅留着自己欣赏,经过再设计,还登上了卡贴、布袋、环保袋。在残疾人帮扶上创新公益项目,是吸引公益新天地园管理方、上海恩派社会创新发展中心引进苗世明的公益机构的一条重要理由。
每笔资金经得起阳光检验
有了好的公益组织,也要让每一个公益项目、每一笔资金都经得起阳光检验。2009年至2012年,本市实施社区公益项目874个,项目资金累计投入2.8亿元,受益人群超过310万(人次)。为了保证公益招投标(创投)工作的规范性,上海制订了《上海市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目前,市民可以方便地从上海社会组织网上获取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年检结论、工作开展情况等信息,可以从“上海市募捐信息服务平台”上了解募捐组织提交的募捐方案和募捐完成情况等内容。本市还率先推出了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从2014年1月1日起,上海社会组织如发生违法违规、违反章程和有关服务承诺等行为,将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社会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