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沪要闻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哈沪要闻
哈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潜力高 大批企业投资建厂
作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网 点击量:809 更新时间:2012-12-10
哈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潜力高 大批企业投资建厂
木兰“昊伟农业”以每天100元的价格雇当地农民扒玉米,经过分段、冷冻、塑封后,销往全国各地,12穗装礼盒最高卖到了50多元。他们通过深加工的玉米汁、玉米饮料等,也开始打入市场。
目前,哈市业界正在兴起一股“上山下乡”热潮,雨润、大昌、延大、汇源等一大批企业看好哈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增值潜力,纷纷投资建厂,抢占农产品深加工这块大蛋糕。
高品质农产品,“大厨房”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拥有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农产品品质国内首屈一指的哈尔滨,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产品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已达3262万亩,认证产品数达到2436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760万亩,“三品”认证面积和数量连续5年居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近年来,哈市依托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水稻、大豆、玉米、生猪、肉牛、蛋禽、蔬菜等8大主导产业,按照“强引资、建园区、壮龙头、扩基地、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企业向重点园区集中、资本向龙头企业集中、原料生产向规模经营集中。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园区14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44个,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面积发展到2200万亩,参与农户达92.4万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1个。
据市绿办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哈市按照“一圈两带”及“一环四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了郊区“粮改菜”工程,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170万亩,总产量达510万吨,玉米、水稻种植示范园区在各县(市)遍地开花,生猪、肉牛、蛋禽等出栏量和产量均大幅增加,为哈市建设全国“大厨房”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
每延伸一段产业链条,哈市农产品增值数以亿计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哈市丰富的高品质农产品,急需的正是“巧妇”。
近年来,哈市重点推进宾西和双城两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两大园区分别落户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和76家,分别占工业企业的23%和45%,产值分别占整个园区产值的50%和70%。雀巢、汇源、大众肉联、完达山乳业、宾西牛业、高泰食品果蔬加工、大成玉米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龙头企业纷纷在各园区落户生根。今年,龙丹日高乳业、宾西牛业肉饼加工、延大牧业肉鸡加工等12大绿色产业项目全部开工,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随着资产集群效应的显现,龙头企业集聚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但不可否认的是,哈市农产品深加工“链条”短,粗加工企业占主导地位,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率与国内先进地区、企业及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
市农委主任杨文月认为,差距就是潜力。
以玉米为例,哈尔滨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是我市第一大农作物。今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1650万亩,总产量1000万吨,单产将达到606公斤,仅比美国低75公斤。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玉米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然而,我市玉米加工主要是初级产品,更多的则是作为“原料”销售,加工产品比重小,产品附加值低。
而美国玉米产业实行“大集团+大企业+大农场”的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美国6家公司的27家工厂加工了6000多万吨玉米,规模大、品种多、产品附加值高,一般玉米加工产品增值都在10%上,有的增值上百倍。目前已开发出3500多个产品,其主导产品包括淀粉糖、发酵酒精、淀粉制品等,尤其是燃料乙醇增长迅速,淀粉糖和发酵酒精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40%。
杨文月认为,就农产品加工而言,每延伸一段产业链条,即可增值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要建设高品质的全国“大厨房”,哈市必须充分发挥优质农产品资源优势,盯紧国内外500强食品企业,真正把农产品附加值“吃干榨净”,把丰厚效益留给黑土地留在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