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海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传出消息,用于车载、手机终端等民用设备的北斗导航芯片已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条件。开车出行靠“北斗”,很快将成为现实。
全球主要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北斗系统从建设一开始就设定了兼容性原则,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和国际电联(ITU)框架下,与世界各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与互操作。目前我国生产的北斗导航芯片,大多为“双星”兼容型,即可同时接收GPS和北斗两套卫星系统的信号,从而给出更精准的定位信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研究员介绍,此类导航芯片模块的生产成本近年来连续“跳水”,从最初的700元下降到现在的100元,今后有望进一步缩小与纯GPS芯片的价格差。经过多地试验证明,“双星”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准度优于GPS系统。“只要芯片价格降到与GPS相差无几,相信老百姓愿意用‘北斗’。”曹冲透露,已有芯片厂商今年接到了千万元级订单,他相信北斗导航的产业化将在年内有所突破。
北斗导航系统还有一大应用,就是提供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可广泛应用于测绘测量、农业、国防、航空航海等各个领域。不过精度提高后,对终端设备的核心板卡要求也有所提高,市场上主流的板卡均为欧美国家制造。为了突破国外技术壁垒,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一套高精度核心板卡,同样兼容GPS系统,各项参数比进口板卡更优。投产几个月,销量已达10000片。“在国产高精度板卡领域,销售10000片已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京南评价。
由于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是目前唯一具有同步轨道卫星且能支持三个频率工作的系统,因此在高精度导航方面,北斗比其他系统更有优势。昨天,在众多专家云集的专题研讨会上,已经应用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的多家客户代表介绍了“北斗”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例如在驾校考场上,北斗定位系统取代传统的电子传感器,减少因传感器损坏导致的“误判”,可确保每次驾考的公平性。据悉这套基于“北斗”的驾考系统正在全国各地驾校陆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