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点击量:664 更新时间:2013-08-02
伴随南方酷热,哈尔滨的清凉着实金贵了一把。学生、老人及高温地区的居民不约而同来到哈尔滨,寻找夏日里难得的清凉。
对于南方游客,我市清凉舒适的天气就是向往以久的“奢侈品”。今年我市7月上旬平均气温22.2℃,比去年同期低1.6℃,这与“高烧”不退的南方城市形成极大反差。
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综合评估了全国60个主要旅游城市近几年避暑旅游状况,历年7月、8月避暑游哈尔滨排名分别位列第四、第五位。
冬季的冰雪,是大自然恩赐哈尔滨的垄断性资源,这座城市也因此蜚声海内外。
同样,天赐的清凉夏季正在让哈尔滨收获更多的“名”和“利”。
不只是大酒店一床难求
与往年避暑游不同,今年冰城避暑游市场主力是学生、老人和家庭组团客,商务游及单位集体组织的团队游明显下降。
江山旅行社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旅游市场就像饭店一样,高端客少,大众客多。有些专业做商务游的旅行社正在逐步转型,做大众旅游。
旅行社预订五星级酒店,一般需要提前一个月时间,蓝太阳旅行社相关人士介绍。而游客结构发生变化,一床难求的不再是五星级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成为家庭组团客的首选。莫泰168酒店的房价上涨约20%,标间需要提前两三天预订。
7月初至现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客流猛增,同比增加14%;铁路专列由以往的几天一列增加到一天一列。近半个月来,我市各家旅行社接待的避暑散客普涨约五成。
可见,哈尔滨的清凉有多大磁吸力。
与清凉同样吸引人的,是哈尔滨在省内强大的辐射力。交通优势、景区优势,让哈尔滨成为五大连池、镜泊湖、漠河等省内著名景区的中转站,游客中转时间至少为两天。
避暑旅游名声在外
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的避暑旅游虽刚刚起步,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避暑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以贵阳、哈尔滨、西宁等为代表的避暑旅游目的地形象逐渐树立。
我市避暑旅游资源富集,凉风、森林、湿地、江河……能够满足各种避暑旅游需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活动,让我市富集的避暑旅游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宣传,市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王晶说。
虽然今年避暑游统计数据尚未出台,但从今年4-6月份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夏季旅游呈逐渐升温趋势,第二季度,我市共接待游客1427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
避暑旅游的发展有效增加了酒店、景区、商店等服务业的收入,同时也为开设农家乐的农民增加了收入。
5000亿蛋糕冰城能分多少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分析,避暑旅游不同于避寒旅游,其市场需求总量、需求人群范围远比避寒旅游大得多。对学生与教师群体、老年群体及“火炉城市”居民三个避暑市场主体的不完全统计与分析显示,全国避暑旅游市场潜在规模至少超过3亿人,考虑避暑旅游消费周期长、频次高的特点,2013年避暑旅游市场需求约在5000-6000亿元。
面对诱人的大蛋糕,哈尔滨能分食多少?
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历时一年,以气候舒适度、景观游赏度、游客满意度和综合风险度四个结构指标综合评估了全国60个主要旅游城市的近几年避暑旅游状况。结果显示,历年7月避暑游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有贵阳、秦皇岛、烟台、哈尔滨、昆明、青岛、吉林、大连、沈阳、长春、成都、西宁、延边和太原等;8月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是烟台、贵阳、秦皇岛、昆明、哈尔滨、沈阳、大连、成都、青岛、呼和浩特、延边、吉林、太原、北京和延安。
王晶说,即便目的地夏季气候舒适,但目的地的景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及安全状况等也是影响避暑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哈尔滨还需要更加充分认识避暑旅游、避暑经济,尽快形成完整的避暑旅游产业链,需要制定更加详细的夏季旅游规划、产品营销策略等,让哈尔滨的避暑游成为继冰雪游之后的又一个享誉中外的旅游品牌。
位于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的运粮河口湿地度假庄园,吸引了不少避暑观光客。